查看: 143|回复: 0

[专家观点] “移”路相随患教直播回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场

[复制链接]

186

主题

190

帖子

18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06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在今年3月19日“移”路相随——多发性骨髓瘤在线直播患教活动中,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髓瘤亚专科的傅琤琤教授、金松教授为患者朋友带来了直播患教课程和答疑活动。金松教授带来患教课程《一线自体移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基石》,专业详实地为患者朋友讲解了骨髓瘤诊疗、移植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课程之后,傅琤琤教授还为患者朋友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真挚的线上答疑。骨髓瘤,家人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视频可至骨髓瘤之家公众号观看:点击去看视频

活动回顾

专家寄语


傅琤琤教授:每年3月骨髓瘤关爱月,我们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髓瘤亚专科)的患教活动中必有一堂课是关于移植的。课程中会讲解中国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需要做移植、移植过程是怎样的、移植对患者的疾病/身体有多大影响。但这几年接受标准治疗及系列患教的病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病人来问我“移植到底会怎么样”、会为移植而犹豫或害怕了。这归因于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提高、以及多年来医护和患者的并肩前进。
也由此,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获得更加长期的生存。今天的患教内容集中在自体移植层面。移植治疗常看常新,因为当今年代有更多治疗(包括新的免疫疗法)加入了移植,比如移植和 CAR-T/双抗/新的单抗/新的小分子靶向药的联合。将来还会有更多新药加入到移植的联合治疗中去。希望大家能从今天的患教活动中得到更新的知识。


在线答疑

文字实录:

1、患者李女士,年龄67岁,所在吉林省长春市。2025年2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λ型、髓外浆细胞瘤(间变型),目前一疗结束。既往用药史: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脂质体,硼替佐米,醋酸泼尼松片

请问:医生建议2疗增加靶向药,单抗。费用太高,有其它方式吗,可以在第几疗加入比较好?还有其它建议吗?

傅琤琤教授:根据描述推测,加用靶向药是由于在疾病控制时遇到了问题。如果疾病控制是指髓外浆细胞瘤的问题,那么第一疗程加化疗药比较合适;而单抗对髓外病变的效果并不理想,对髓外病变更理想的治疗是自体移植+化疗联合。在所有的临床研究中提示:治疗中加入单抗,总体疾病控制情况(包括高危、一小部分髓外病变患者)都比不加单抗效果更好。因此如果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维持原方案即可。因为化疗尽管副作用大,但医保报销比例高,自费费用更低。如果是经济负担导致了单抗疗程受限,更建议不加单抗,用原方案继续治疗。

对于间变型浆细胞瘤,是和1q21扩增有关的高侵袭性肿瘤,建议增加局部放疗,后续增加自体移植巩固,这是针对髓外病变比较有利的治疗模式。

2、患者杨先生,年龄63岁,所在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1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处于诱导治疗阶段。既往用药史: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请问:自体移植的风险有哪些?效果如何?复发概率会有多少?

傅琤琤教授:自体移植其实是自体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化疗,所以自体移植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大化疗的风险,包括:骨髓抑制导致的感染和血小板减少(需要输血的风险),或脱发、恶心呕吐等。患者入舱回输干细胞10-14天后,完成造血重建,脱离白细胞低的状态,就度过了风险期。

整体而言,中国患者自体移植的效果比国外更好,是由于中国患者中有更高比例1q21扩增,及高达1/3以上ISS Ⅲ期的患者。这些属于遗传学高危,及病程分期高危,是源于患者疾病发现的相对较晚。这类高危患者自体移植的比例更高,移植的疗效也更好。根据国外临床数据统计,自体移植会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2年左右,而对高危患者,可以延长更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在我们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骨髓瘤亚专科),目前能生存10年以上的患者,绝大部分接受过自体移植。

复发的时间、概率因人而异,从治疗后1年-10年不等。这取决于骨髓瘤突变基因的恶性程度、肿瘤生长模式(惰性、侵袭性)、疾病缓解深度等。

关于肿瘤生长模式,肿瘤惰性生长的患者,复发也更缓慢,生存期相对较长;肿瘤侵袭性生长的患者,尤其这位髓外病变的患者,肿瘤打破了生长环境,发生了基因改变,可以不依赖骨髓微环境生长,是相对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其他如肾功能不全、疾病分期在Ⅲ期,都属于高危患者,非常容易早期复发。

关于疾病缓解深度,国际临床研究显示,经VRD方案8个疗程治疗后,MRD转阴率约30%左右,这些MRD转阴的患者,复发概率相对更低。VRD+自体移植的患者,MRD转阴率可以达到50%左右,这些患者也比较容易获得长期的疾病控制。VRD+自体移植+免疫治疗药物(CD38单抗、BCMA双抗等)的患者,MRD转阴率可以达到70-80%,这些患者中会有更高比例获得长期的疾病控制。“治疗改变一切结局”,“改变”就在于复发概率和疾病缓解深度间的相关性。

3、患者武先生,年龄57岁,所在陕西省西安市。2025年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轻链型,ISS Ⅰ期,DS分期Ⅱ期A,标危,目前处于诱导治疗阶段。既往用药史: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多柔比星脂质体。

请问:患者无高危基因,有骨旁髓外浸润,骨髓内浆细胞4%,不分泌M蛋白,这种情况自体移植是否可以完全消除髓外肿瘤或包块?自体移植的获益率、复发概率及预后如何评估?

傅琤琤教授:因为髓外病变的肿瘤生长更倾向于类似淋巴母细胞肿瘤的状态,形成了实体肿瘤,而不再是骨髓中的液态肿瘤模式。而自体移植是有可能完全消除肿瘤或包块的,取决于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此外,如果患者是孤立性浆细胞瘤,建议局部增加放疗,来控制局部肿瘤生长。

自体移植的获益率、复发概率及预后评估,取决于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不仅要看疾病缓解,即血尿M蛋白的清除、骨髓中浆细胞比例;还要看MRD的转阴率(和复发概率、预后直接相关),包括骨髓MRD+影像MRD转阴的情况。

4、患者和先生,年龄53岁,所在河南省焦作市。2025年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处于诱导治疗阶段。既往用药史:PD治疗。

请问:我现在身体状况很好,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就是有蛋白尿和溶骨性破坏,也都是轻微的,好果治疗平稳后是否需要移植,可以吃药维持治疗吗?

傅琤琤教授:对于该患者,即使发现再早、症状再轻,也已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另一种相似疾病“孤立性骨髓瘤”是有机会治愈的。

而“多发性骨髓瘤”是影像学提示有多发(超过2个)病灶,呈播散性状态的疾病。如果发现的早,会有很好治疗效果。前期治疗平稳后,一定要做自体移植。移植后可以口服来那度胺维持治疗(是全球推荐的维持方案)。

5、患者时女士,年龄56岁,所在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1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轻链型、标危,目前处于诱导治疗阶段。既往用药史:硼替佐米,来那度胺。

请问:

1.ccnd1这个基因突变是否对治疗有影响?

2.前期化疗指标达到清零后是否可以不移植?

傅琤琤教授:CCND 1表达是t(11;14)亚型中的常见突变,对治疗是有影响的。国外报道中,每4个骨髓瘤病人中就有1个表达t(11;14)。而所有t(11;14)病人的治疗结局并不相同,有些会呈现侵袭性表现,如患者在携带t(11;14)的基础上合并CCND 1基因突变,会导致肿瘤的快速增殖。这更像淋巴细胞上表达CD20的表型,患者在整个临床表现上更加快速、侵袭性,因此对治疗是会有影响的。

目前,移植前达到深度缓解是指肿瘤负荷达到10^-6的检测水平。推荐移植后维持治疗2-3年以上,治疗目的是追求疾病缓解的深度和长度。即使移植前化疗指标清零(达到CR)也不等同于获得更好的疗效,CR并不是不做移植的指标。恰恰相反,如果对化疗敏感的话,应该非常积极的去做移植来争取无病生存时间的延长。

6、患者王先生,年龄69岁,所在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3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 κ型、标危(1q21信号一绿两红,提示13q34基因片段缺失) ,目前处于移植后巩固阶段。既往用药史:VRd(心动过缓,来那10mg), 移植后巩固2疗程VRD,采干前VGPR,移植后评估sCR。

请问:移植3个月后免疫力低,陆续出现带状疱疹、咳嗽症状,自行用药后好转,免疫力低的情况在巩固治疗结束后,来那度胺单药10mg维持阶段能否好转?  

另外考虑初次诊断单药来那度胺10mg维持是否药量过轻?谢谢专家解答!

傅琤琤教授:来那度胺单药维持,一定会好转,因为移植后会造血重建、免疫重建。

造血重建很快,大部分患者移植后1个月就能达到正常的造血状态。

免疫重建相对较慢,患者移植后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从免疫低下恢复到接近正常。因为骨髓瘤患者在疾病前期(MGUS和冒烟性骨髓瘤)时就持续免疫低下的状态。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移植后1个月就恢复正常人的免疫水平;也有的患者移植后3年都达不到正常免疫水平。

总体而言,移植结束3个月后,患者免疫状态恢复上升,是整个治疗阶段中唯一有停药、免疫状态达到正常人水平的珍贵时间段。

根据描述推测,使用来那度胺10mg剂量是出于患者心动过缓(QTC间隔延长)。国际标准的维持治疗是来那度胺10-15mg,所以不存在药量过轻的现象。

7、患者计女士,年龄65岁,所在上海市闵行区。2023年1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λ轻链型,无EMD,无FISH高危。FS较免疫表型CD38st)CD138+CD56CD19-CD1+CD81-CD27dim CD45dim大,SS中等,Cy入限制性表达:(FISH)(1g21扩增(87.3%,拷贝数为34),D13S319跃失(93.8%),MAF扩增(52.8%)。C1.2 PAD C3.4 D-PARD C5 D-PDR 2024-06-18 SIFE(-)UFIE(-),血游离λ轻链49.40 ↑mg/ 血游离κ/λ轻链比值0.10 ↓,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未见浆细胞,MRD阴性,疗效(CR)。采干 C6 D-VRd桥接移植 2024.9.12干细胞回输后三个月评估sCR,现在直接进入维持治疗:达雷800+硼替2mg+地米+来那(一个疗程10颗)至今3个疗程了。既往用药史:硼替、来那、达雷、地米。

请问:

1.这样的维持治疗会不会过度,是不是因为maf扩增所以4药联用,是不是有相关数据这样维持不复发是最好最适合的选择 维持治疗达雷每28天打,维持多久后可以减量才是安全的 患者除了三月血尿检测复查 半年骨穿mrd之外 注意感染问题还需要注意什么

2.后续要是发现复发 应为药物暴露 家属要怎么做治疗选择?要看复发时间和指标来判断么 ? 是用药?还是CAR-T?想了解各种选择的利利弊 ?
  
3.还想咨询 维持治疗的患者有没有每年都NK回输来帮助治疗的  是不是真的能攻击肿瘤细胞 来延长复发作用?

4.间充质干细胞  或者 NK 这两款对骨髓瘤患者是不是适用 费用大概多少?

傅琤琤教授:对于该患者,首先要减低激素用量。其次在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维持治疗方案中,是否三药/四药联合维持,要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多药维持通常用于高危患者。维持治疗用药的减量,是在MRD持续转阴2年以上的基础上: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维持2年左右,可以停用硼替佐米和达雷妥尤单抗,用来那度胺单药维持即可。随访检查,除了每3个月血尿M蛋白检查、每半年骨穿之外,还需要每年1次影像学检查,因为要注意髓外病变的情况。感染和激素、达雷妥尤单抗的使用有关。因此治疗中可以将激素减量,Dara使用过程中注意低γ丙种球蛋白血症,同时注意预防感染。

复发后治疗取决于患者是否高危、疾病控制是否良好。目前国际上推荐在来那度胺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或达雷妥尤单抗2年左右,再久获益会更少。复发用药取决于前期维持治疗的用药:如果是来那度胺为基础的维持治疗,要考虑来那度胺耐药的方案;如果是Dara为基础的维持治疗,要考虑Dara耐药的方案。目前除了高危、超高危患者需要三药维持治疗,其他患者会适当下调,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

如果提问的患者是完全缓解MRD阴性的状态做NK细胞治疗,无法确定能否真的延长复发。因为国际上没有临床研究报道过类似方案。NK细胞治疗,主要目的可能是强身健体,起到保健作用,而不是控制肿瘤。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适于骨髓瘤患者,因为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有滋养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肿瘤生长,更适用于组织修复等方面。

8、患者唐女士,年龄60岁,所在山东省济南市。2025年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 lam RISS 2 fish:1q21扩增,目前处于诱导治疗阶段。既往用药史:VCD。请问:确诊时m蛋白9.9g/L伴肾功能不全,使用VCD方案治疗2个疗程后血尿固定电泳转阴,MRD未测量。

想请问各位主任,在诱导阶段使用烷化剂是否会影响采干的成功率?如果三疗后检测MRD也是阴性,是更推荐3疗后采干,还是做完4疗再采干?采干前您是建议我们使用VD或者PAD桥接,还是直接停药休息3-4周?若血清白蛋白只有20,采干是否有风险?

傅琤琤教授:这里问的,诱导时用烷化剂,是肯定不会影响采干的,请患者放心。三疗后MRD阴性,在三疗或四疗后采干差别不大:

如果患者有很多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大夫可能会希望在肾功能恢复后采干。

如果患者一切情况都好,骨髓MRD转阴,可以提前采干。国际上很多方案都是三疗后采干。

采干前是不需要桥接的。一般三疗/四疗后休息半个月左右,等药物在体内清除后就可以采干,不需要桥接的方式。

血清白蛋白只有20g/L,不会有采干风险,会容易引起水肿,因为有低蛋白血症。在G-CSF使用后,更容易引起水肿。对红细胞沉降、容积的计算会受影响,所以一定程度影响干细胞采集的质量,但不会引起采干风险。

9、患者李女士,年龄69岁,所在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1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型,分期Ⅱ期,标危,但IgH重排,目前处于复发阶段。既往用药史:VRD。


请问:病人诊断治疗都很及时,耐受性也很好。VRD方案治疗,最好效果是VGPR。化疗12周期,后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维持,总共治疗15个月,病人出现生化复发。想咨询这种早期复发病号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功能性高危病人是继续换二线化疗药物还是选择新的cart治疗?怎样才能延长这类病人的生存期?

傅琤琤教授:
大家一定要记住:生化复发并不提示要换药。不同于临床试验中会纳入生化复发的病人;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生化复发的病人要达到“进展(PD)”标准,我们才会把手里的武器拿出来再战斗。生化复发状态,我们可以“watch and wait”,即维持原方案,直到“明确疾病进展”。“明确疾病进展”是指血M蛋白到5g/L以上、或尿M蛋白到220mg/L以上、或血清游离轻链差值到100mg/L以上、或出现了髓外病变/新的临床症状、或骨髓浆细胞/外周血浆细胞超过一定比例,才会考虑更换治疗方案。因此早期生化复发,并不是换药的指征。

提问的患者,控制了27个月后出现生化复发(不是CR后复发或MRD复发),病人是没有特别症状的。因此并不一定属于功能性高危,所以不需要特别考虑二线化疗方案或CAR-T治疗。功能性高危是指之前没有特别的高危因素,早期进展的情况。患者要注意:进展和复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不需要对每一个复发患者都进行治疗。要考虑有些患者的MGUS状态,是指患者没有达到缓解,血液中始终有M蛋白,但是疾病也不进展或进展很缓慢的状态。这种患者甚至可以持续3-5年(我的一个病人已经持续10年以上)这个状态。这种状态我们是非常欢迎的,因为患者体内疾病的恶性克隆和他的免疫环境达成了一种平衡,是真正的“带瘤生存”。

对于这类患者,只用简单的药物进行维持即可,并不需要打破其免疫环境的平衡。

10、患者张先生,年龄71岁,所在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12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 κ型,lSS分期Ⅰ期,基因检测IGH重排阳性,IGH::CCND1 [t(11;14)] 阳性94%,骨穿结果异常浆细胞9.35%,髓片区幼稚浆细胞27%成熟浆细胞5%,骨髓病理报告异常浆细胞散在或片状分布约占70%,24年12月23日骨穿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血红蛋白130,血钙正常,肝功肾功正常,除了小腿外侧疼痛外没有其他明显骨痛,从12月23日开始VD一个疗程,25年1月16日开始VRD疗程,截止目前已经进行化疗VD一个疗程,VRD2.5个疗程,合计化疗3.5个疗程。既往用药史:硼替佐米每周一次2.2mg,来那度胺25mg,地塞米松每周2次*25片。

请问:想问一下主任这样的年龄和分期,没有什么基础病,能够进行自体移植吗?如果不适合移植,不移植的话需要多长时间的诱导治疗,这样的情况生存期怎么样?需不需要加入地舒单抗的治疗,诱导阶段需要加入cd38单抗吗?

傅琤琤教授:该患者可以做自体移植。我们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骨髓瘤亚专科)也有70岁以上患者顺利完成了自体移植。并不是说,高危患者要做移植,非高危患者就不做移植。以现在的医疗条件,经VRD方案治疗后,标危患者做自体移植的效果会更好。影响移植疗效的2个重要因素是:老年相关的脏器功能情况,以及患者的化疗敏感性。

能否进行移植,需要医生和家属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讨论来决定。如果不适合移植,国际标准的诱导治疗通常是VRD方案8个疗程以上。因为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发现8个疗程的硼替佐米治疗,能达到疗效最大化,但会出现更多的周围神经病变。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案都是8个疗程VRD/VRD-lite后进入维持治疗。疾病分期为I期的患者,长期生存是特别不错的。

但提问的患者,浆细胞百分比达到70%,疾病发现的相对较晚,全身肿瘤负荷也较多的情况。在体内肿瘤负荷非常大的情况,把疾病打干净是很需要功夫的。在疾病分期系统中,DS分期用来判断肿瘤负荷和大小,ISS分期用来判断疾病预后。中国患者90%以上都是DS Ⅲ期,说明其肿瘤负荷达到1012的水平。这种情况的患者,即使达到CR,肿瘤负荷降低了1000倍,体内也仍有109的肿瘤负荷存在。所以抗击肿瘤是需要Total Therapy(整体治疗)的模式,要持续不断进行治疗,一直到肿瘤细胞测不出来为止。

无论有没有骨破坏,现在的骨髓瘤治疗中,都需要加入骨保护治疗。这是因为,无论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都有利于患者PFS(无疾病生存期)的延长。不仅有保护骨头的作用,也有控制疾病的获益。

对于CD38的加用,新增的获批方案是DRd和D-VMP这2个方案,都是不适合移植患者的治疗方案。而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还没有CD38获批的方案。原因是相关临床研究还没完成,没有拿到最后的生存数据差异。

11、患者王女士,年龄55岁,所在湖北省武汉市。2021年11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 κ型RISS Ⅰ期,标危,目前处于维持治疗阶段。既往用药史:硼替佐米,来那度胶,地塞米松。

请问:白细胞减少,出现骨质疏松怎么办?

傅琤琤教授:白细胞减少是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特别相关的并发症。中国人群中超过1/3患者会有白细胞减少,这和药物作用机制有关。

IMiDs(免疫调节药,如来那度胺)这类药物下游的2个靶点,是Ikaros(IKZF1)和Aiolos(IKZF3)蛋白。有一个靶点和白细胞生长成熟有关,因此用药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白细胞减少。同时发现来那度胺对CD34+肿瘤干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尽管作用不是很强但仍存在。所以会强调在用药4-6疗程时采集和储存干细胞。当白细胞减少时,医生会调整剂量(不强行用药),将25mg调整为20mg、15mg、10mg甚至5mg,进行多剂量调整。紧急情况下可以用G-CSF支持。

骨质疏松也是老年女性(尤其骨髓瘤病人)中特别常见的并发症。有的病人治疗后会出现效果挺好,但骨头越来越痛,甚至后期出现骨头断裂,或在家里出现背痛的情况。很多情况是和骨质疏松相关。因为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此外,部分老年男性也发现骨质疏松,尤其是缺乏锻炼(不进行室外活动)、不晒太阳、饮食缺乏钙质吸收的男性患者。因此要给患者全方位的治疗,包括骨保护治疗,如:

补钙、服用维生素D3达到生理需求的量。

饮食上注意钙质补充(奶制品,如奶酪;或含钙高的肉制品)。

鼓励进行更多室外活动。因为可以增加紫外线照射,有利于钙质吸收以及骨头的平衡和自我修复。

患者千万别躺在床上,因为越躺骨质越疏松,甚至有的病人都站不起来了。而现代医疗会帮助患者重获生活力量,也有病人会从瘫痪在床,到自己下地行走,再到完全生活自理的情况。这也是作为大夫特别自豪的方面。

12、患者韩先生,年龄52岁,所在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3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处于新诊断阶段。既往用药史:硼替佐米、来那度胺。

请问:放弃治疗,生存期大概多久?

傅琤琤教授:不清楚该患者是否到我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骨髓瘤亚专科)来治疗过。在现代医疗条件下,放弃治疗是不值得的。因为:骨髓瘤治疗的绝大部分药物,有十几种都进入了医保,这里包括患者提到的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因此医保可以报销绝大部分治疗经费。即使家庭有困难,如没有家人照顾、很难常到医院就诊等,也有口服药物可以完全在家用药。推荐一本书《多发性骨髓瘤居家治疗手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对于要求在家治疗的患者,我们会考虑口服用药方案,最简单的治疗方案目前仅200元左右/月。因此在这个年代,患者放弃治疗是不值得的。请患者认真考虑。

13、患者刘先生,年龄56岁,所在江苏省常州市。2025年3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处于诱导治疗阶段。既往用药史: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请问:我这个病治疗的方案是怎么样的,费用大概要多少,治愈的可能性有吗?

傅琤琤教授:目前为止,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控制10年,最长有患者控制20年,但仍无法治愈。仍有患者10年后复发的情况。目前临床治疗还是以控制疾病、延长生存为主要目的。

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出于2019年左右开始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推荐的VRD联合/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案。这是全球用的最广的一个方案:前期用VRD诱导,后续加巩固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危险度分层,采用单药(来那度胺)或单药+硼替佐米。整体费用并不高,因为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都进入了集采,大概费用都是几百块钱。治疗中费用较高的自体移植,在江苏(包括常州市)医保覆盖率也是70%左右。患者可以挑选不需要自费的院内采干方案或预处理方案,可以让治疗费用更少。

14、请问:24小时的尿液多放12小时才拿到医院化验,请问对化验结果有多大影响?

傅琤琤教授:
之前我们曾在24小时留尿中加入防腐剂;后来发现尿液保留在纯净水桶里大部分情况不会导致检测异常(不会有大量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因此建议患者,按照医护的要求,将24小时留尿保存在纯净水桶中。即使多放12小时,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请避免保存在可乐瓶等饮料瓶里,因为饮料中的糖分会导致细菌发酵,影响尿液检测。

专家总结

傅琤琤教授:非常感谢每年3月骨髓瘤关爱月的时间点,可以跟全国更多的骨髓瘤患者面对面交流。平时在门诊或病房都会非常匆忙,有时候没机会和患者更多的深入交流。有时患者写了很多问题,但遇到我的时候忘了该问哪些。这通常表明患者需要我们解答的问题有很多很多。然而每年3月份的骨髓瘤关爱月活动特别好的地方是,让我们有机会和大家在线上或线下直接面对交流。因为整体来说,我们中国患者在交际上都是比较shy(害羞)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家都会偏于沉默,不愿意讲很多,所以通过线上间接的方式,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希望我们能够给一些解答帮忙。只要当中我们能够帮助到一些患者,这个活动就非常值得。
也预祝越来越多中国的骨髓瘤患者能有长期的生存。目前国内有很多骨髓瘤患者,生存时间已经到了10年以上,和他们10年前进行自体移植是分不开的。看到这些患者非常健康的生活,是做大夫最大的成就。接下类,有更多的新药,比如CAR-T等等。我们中心7年前做CAR-T和自体移植联合治疗的高危患者,目前疾病控制也非常好。也让我们非常欣慰。但仍有更多患者面临各种高危病情,现有医疗条件还不能克服,需要通过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解决这些问题。
最终希望中国的患者,通过正规的治疗,都能获得长期的疾病控制(目前国家对于长期控制的标准是7年)。谢谢大家!

专家介绍

/ 傅琤琤 教授 /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浆细胞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
  • 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
  • 女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副组长
  • 江苏省抗癌学会血液肿瘤分会,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副组长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常务委员
  • 亚太骨髓瘤网成员
  • 国际骨髓瘤协会成员
  •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江苏省卫生厅科教兴卫重点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基金。获得过教育部、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等


/ 金松 教授 /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博士、主任医师
  •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等浆细胞疾病的诊疗
  • 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等在 J Hematol Oncol 等SCI收录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苏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 苏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老年血液病学组委员
  • 苏州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家门口的自习室,一起更深入的认识多发性骨髓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