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4|回复: 0

都是套路!注意别被这些“血液科医生”公众号忽悠了

[复制链接]

260

主题

658

帖子

67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748
发表于 2025-9-23 20: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大概是 5 年多前,我负责白血病患者社区运营的时候整理过一篇题为《背锅侠来也:扒一扒那些血液病野鸡医院开设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提醒病友们注意别被这些号发布的信息误导而走弯路,不出意外,文章后来被某医院以侵犯名誉权的名义投诉删除了,目前只有暖白小屋的 APP 里还能看,感兴趣的家人可以去看看。

这两年在骨髓瘤之家社群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家人分享名为"血液科医生XXX"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 经常有家人转发这类号的文章


作为知道这些账号“以前的样子”的人,往往就是提醒下大家这类号就别看别转了,但最近好像被分享到群内的频次愈发高了,一直想不通有那么多做专业科普的医院官方公众号和医学媒体公众号,大家为什么对这类号的文章“情有独钟”。直到这两天无意中看到我妈通过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购买了大量所谓"营养品",还加了一堆名为“养生”的教学群,无论家人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甚至线上平台的订单被我退掉后又通过微信直接转账给对方。



XX 头条上充斥着这样的引流广告



感觉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家人的苦口婆心抵不过广告文章和直播间里主播的一两句话。

这种心理与骨髓瘤家人们看到这些账号发布的引流文章时的反应应该是极为相似的:

• 发布看似有用的科普文章:文章内容往往会掺杂一些真实的疾病知识,但同时又会夹带私货,比如吹嘘某种“神奇”的中医治疗方法,或者暗示西医治疗有很大的副作用

• 信息不对称:医学知识专业门槛高,普通患者难以辨别真伪

• 病急乱投医:面对严重疾病,人们往往愿意尝试任何可能的机会

这些账号看似专业,实际上是某些不正规医疗机构精心打造的自媒体矩阵,目的是以科普之名,行引流之实。它们往往使用夸张标题和情绪煽动,如“死亡率!治愈率!复发!”等字样,可能因为感叹号不要钱可劲的用,刻意引发患者的恐惧、焦虑或希望。

这些账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未免再次被投诉,我把相关账号的主页截图做打码处理,跟大家来简单捋一捋。如果你看下其他几个类似账号的话,就会发现它们都有以下特点。

这些号的几个共同点

1.精心设计的“马甲”

这些公众号通常会给自己起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比如“血液科医生XXX”、“XXX 专家”,让人乍一看觉得是权威机构或专家,简介里是啥血液病都擅长。





▲ 名字“专业”


2. 内容排版花哨但缺乏深度

内容排版花花绿绿的,大量使用感叹号和吸睛图片,看似科普实则内容浅显,缺乏真正的医学深度及病友视角。



3. 专家介绍模糊不清

号称"顶尖专家团队"但从不介绍具体教育背景、执业机构和执业经历,使用的专家图片多为网图或经过严重修图。

4. 引流方式高度一致

文章的结尾,他们会以“免费义诊”、“专家答疑”为名,诱导你填写问卷留下手机号码、病情描述等个人信息,承诺"专家一对一咨询""免费诊疗方案",一旦你提交了信息,接下来就会有电话打来,热情地邀请你到他们的“医院”接受治疗,一步步把手伸向你的钱包。


其实填写问卷是现在很多患教活动收集病友提问的好方法,骨髓瘤之家在每年的 3 月的国际骨髓瘤关爱月也会集中开展很多线上科普讲座(近期也有一些讲座信息在陆续通知大家),会邀请大家观看并通过问卷提交想咨询专家的问题。但请注意,除了需要统计报名者到场情况的线下活动,线上科普讲座、答疑活动的问卷设置时,在填写项中我们不会有“手机号码”这一项,直接通过直播间观看或线上会议室进入就行,要手机号码干嘛?

这些公众号的文章表面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他们的最终目的并非科普,而是以"专家咨询"为名收集患者个人信息,电话推销所谓"特色中西医结合疗法"或其他“创新疗法",诱导患者到院接受昂贵且无效的治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陌生的火车站刚下车,就有人走过来热情地问你需不需要帮助,甚至告诉你哪里有“便宜又干净”的住宿。一开始,他们只是“热心”地指路,但当你跟着他们走了一段路后,才会发现,他们不是真正的志愿者,而是黑心旅馆的“托儿”。



如今,网络上的骗子们也玩起了类似的把戏。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网页上弹窗不断,挂满“专家24 小时在线咨询”、“包治包好”的广告直接拉客,而是穿上马甲伪装成“热心志愿者”,用精心包装的公众号来吸引我们,“热心”地帮你指路、拿行李,取得信任后,再把你带去“好住处”。方式变“软”了,目标却始终如一:获取你的个人信息,最终引导你去他们医院接受治疗。内容本身可能无害,但后续的电话推销与医疗引导,可能让您损失钱财、延误病情!而且你填写的个人信息还可能被多次转卖,导致骚扰电话不断!(不好意思我也没忍住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骨髓瘤之家特别呼吁

如果你是老年骨髓瘤患者的子女,请务必花时间仔细查看父母手机里关注的公众号和加入的微信群,许多老年人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有限,更容易被这些伪装成“权威医生”的账号所迷惑。

1、你可以帮父母筛查关注的医疗类公众号,对于名称可疑、内容花哨的账号,及时取关。

2、留意父母加入的所谓“病友互助群”、“专家咨询群”,如发现群内频繁推销产品或医院,帮助父母退出。

3、现在很多手机都自带骚扰拦截功能,可以对陌生、诈骗及广告推销电话做智能拦截,抽空帮父母设置下拦截规则。

4、替代性关注:将正规的骨髓瘤诊疗中心、权威医学平台的公众号帮他们关注起来,用优质信息替代劣质信息。

5、培养信息辨别能力:耐心教他们一些识别技巧,比如“凡是声称有秘方、能根治、疗效特别神奇”的,都要打个问号。

很多时候,父母或其他家属关注这些信息,源于信息的匮乏和对疾病的焦虑,耐心的解释和情感支持比任何“科普文章”都更能让他们安心。

面对骨髓瘤的挑战,治疗康复路上的每一分钱每一份希望都无比珍贵,在求医路上大家也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走弯路。如果你无法判断某个公众号是否可靠,欢迎发到骨髓瘤之家社群,大家共同甄别,守望相助。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骨髓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不作为治疗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相关阅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